今天是2024年6月17日 第25周 星期一

代人,时大变了。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的梦想超越天空。

形式邏輯/概念

出自Akarin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固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態。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認識論

人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人們的認識發展,是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感覺、知覺與印象,屬於生動直觀與感性認識的階段;概念判斷推理,屬於抽象思維與理性認識的的階段。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1]


事物的屬性

  • 一個事物的性質[2]與關係[3],都叫做事物的屬性。
    • 一個個別事物的形狀、顏色、氣味、動作、以及其他的較複雜的運動形態,都是它的性質。
    • 一個個別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關係,都是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一種關係

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的異同,即彼此之間屬性的異同。

由於事物屬性之間的異同,客觀世界就形成了諸多事物類。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就形成一類,具有不同屬性的事物就分別形成不同的類。[4]

  • 可以將蘋果和梨分別視為兩類事物,這是因為,蘋果這個類的共同屬性和梨這個類的共同屬性是不同的。[5]

組成某類的個別事物,叫做某類的分子。分子和類之間,有「屬於」的關係。

  • 同樣的,蘋果和梨又是屬於「水果」這個類的分子。

本質屬性與固有屬性

某類事物的特有屬性,就是某類事物都具有而別的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屬性。

某類事物的偶有屬性,就是某類事物中的某些事物所具有的,但不是該類事物中所有事物都具有的那些屬性。

某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就是某類事物有決定性的特有屬性。

某類事物的固有屬性,就是某類事物的派生的特有屬性。

  • 由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6]
  • 三內角之和等於180°的平面圖形
    • 前者是本質屬性,後者是固有屬性,前者是具有決定性的特有屬性,後者則是由前者推導出來的。

虛假概念

真實概念是正確的反映了事物特有屬性的概念,客觀世界中存在着與真實概念相應的事物。

虛假概念是沒有正確的反映事物特有屬性的概念,客觀世界中不存在與虛假概念相應的事物。

舉例

概念與語詞

語詞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語詞的思想內容。

由於概念是位於人們腦中的,既看不見,也摸不到,要將腦海中的概念表達出來,向他人傳遞,就必須藉助載體,即有聲的,或有形的語詞。

同樣的,他人之所以能理解這些語詞,就是在他人腦中有與其對應的概念

舉例

一日夢中,我與常申凱相會,我手持iPhoneSE一部,委員長問我:「小同志,你手中這是何物?」

我當時卻口不能言,身不可動。

我如何讓委員長明白此為何物。這就是概念依賴於語詞的一方面。

舉例

一日夢中,我與常申凱相會,我手持iPhoneSE一部,委員長問我:「小同志,你手中這是何物?」

「委員長,這是蘋果牌手機」

顯而易見常申凱必然不能明白「蘋果牌手機」為何物,這就是因為委員長腦中沒有此概念。這就是語詞依賴於概念的一方面。

語詞的局限性

當人們使用一些語詞去解釋、描述、表達一個概念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在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概念

  • 由於以上原因在解釋、描述、表達某概念時,往往可能會涉及到循環論證;在循環論證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語詞的局限性。其原因在於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本不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過程。
舉例

一日夢中,我與常申凱相會,我手持iPhoneSE一部,委員長問我:「小同志,你手中這是何物?」

「委員長,這是蘋果牌手機,您可以將它理解為

  • 不需要線的電話
  • 小型的電台
  • 小型的計算機
  • 小型的電視機
  • 小型的照相機
  • 以及一些一時半會兒沒法說清的東西

以上這些的集合。」


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概念的內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

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

舉例
  • 「wiki類網站」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以meidawiki軟件為基礎所搭建的網站。
  • 「wiki類網站」這個概念的外延是,以meidawiki軟件為基礎所搭建的這些具體的網站,如維基百科萌娘百科Akarin等等。

內涵

概念的內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屬性。

概念的內涵和事物的特有屬性並非等價的。

  • 概念的內涵是屬於思想方面的認識內容,在抽象化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提煉、歸納性質。
  • 事物的特有屬性是屬於事物方面的認識對象,是相對具體的關於某個、某類事物的。

概念內涵的並非一蹴而就的,是隨着人們對於各種不同事物[7]的認識加深而逐漸發展的過程。

舉例

人類關於「燃燒」的認識。

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

真實概念,由於客觀世界中存在着相應的事物,是有外延的。

虛假概念,是人們主觀虛構的,是違反客觀規律的,客觀世界是不存在這樣的事物的。


概念明確

概念明確,是正確思維,恰當判斷,推理與論證合乎邏輯的先決條件。

概念明確,即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明確。也就是說,這個概念反映了哪些特有屬性和表示了哪些具有這些屬性的事物,這兩者都要是明確的。

概念如果不明確,在思想的表達、生產生活的實踐上會遇到諸多問題。

舉例

在ACGN作品中登場的角色,無論性別種族皆可收錄。[8]

在萌娘百科中每每關於收錄範圍討論時,總會涉及到這裡有所分歧,這是因為「ACGN作品中登場的角色」這個概念本身就不足夠明確,其內涵在不同人解釋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但一個概念的內涵究竟反映哪些特有屬性,一個概念的外延究竟包括哪些事物,這卻不是形式邏輯的研究任務。比如上面提到「ACGN作品中登場的角色」是萌娘百科人的研究任務,「固體」、「引力」、「薛定諤的貓」這些概念則是物理學的研究任務。

概念的種類

注釋

  1. 實踐論》-毛澤東
  2. 「蘋果」是紅色的,則「紅色」是「蘋果」所具有的一種性質
  3.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 則「on」就是「apple」和「table」之間的一種關係。
  4. 由於人類認識的不斷進步,以及環境變化引起的客觀需要,這種分類並非一成不變的
  5. 人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對於類與類之間的區別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早先從外形上人們區分蘋果和梨,後來認識深化後人們從生物分類學的方向區分了蘋果和梨。
  6. 百度百科:三角形
  7. 即其特有屬性
  8. 引自萌娘百科的收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