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第48周 星期一
代人,时大变了。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的梦想超越天空。
變更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較舊編輯
御制康熙字典序
(檢視原始碼)
於 2021年1月11日 (一) 09:28 的修訂
大小無變化
、
2021年1月11日 (一) 09:28
小
// Edit via Wikiplus
行 1:
行 1:
−
《易》傳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周官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保氏養國子,教以六書,而考文列于三重,蓋以其為萬事百物之統紀,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隷,隨世
遞
變。至漢許氏,始有說文,然重義而略於音。故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子母;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七音之傳,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為母,從為四聲,橫為七音,而後天下之聲緫於是焉。嘗考管子之書,所載五方之民,其聲之清濁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淺深廣狹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則能全備七音者鮮矣。此歷代相傳,取音者所以不能較,若畫一也。自說文以后,字書善者於梁則《玉篇》,於唐則《廣韻》,於宋則《集韻》,於金則《五音集韻》,於元則《韻會》,於明則《洪武正韻》,皆流通當世、衣被後學。其傳而未甚顯者,尚數十百家。當其編輯,皆自謂毫髮無憾,而後儒推論輙多同異,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書濫踈無準,或字有數義而不詳,或音有數切而不備,曾無善兼美具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經傳至博、音義繁賾,據一人之見、守一家之說,未必能會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舊籍,次第排纂,切音解義,一本《說文》《玉篇》,兼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其餘字書一音一義可採者,靡有遺逸。至諸書引證未備者,則自經史百子以及漢晉唐宋元明以來詩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羅博證,使有依據。然後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矣。凡五閱嵗而其書始成,命曰字典,於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學稽古者得以備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為序。
+
《易》傳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周官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保氏養國子,教以六書,而考文列于三重,蓋以其為萬事百物之統紀,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隷,隨世
逓
變。至漢許氏,始有說文,然重義而略於音。故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子母;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七音之傳,肇自西域,以三十六字為母,從為四聲,橫為七音,而後天下之聲緫於是焉。嘗考管子之書,所載五方之民,其聲之清濁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淺深廣狹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則能全備七音者鮮矣。此歷代相傳,取音者所以不能較,若畫一也。自說文以后,字書善者於梁則《玉篇》,於唐則《廣韻》,於宋則《集韻》,於金則《五音集韻》,於元則《韻會》,於明則《洪武正韻》,皆流通當世、衣被後學。其傳而未甚顯者,尚數十百家。當其編輯,皆自謂毫髮無憾,而後儒推論輙多同異,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書濫踈無準,或字有數義而不詳,或音有數切而不備,曾無善兼美具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經傳至博、音義繁賾,據一人之見、守一家之說,未必能會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舊籍,次第排纂,切音解義,一本《說文》《玉篇》,兼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其餘字書一音一義可採者,靡有遺逸。至諸書引證未備者,則自經史百子以及漢晉唐宋元明以來詩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羅博證,使有依據。然後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矣。凡五閱嵗而其書始成,命曰字典,於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學稽古者得以備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為序。
康熙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九日。
康熙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九日。
<small>曰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五級<sub>臣</sub>陳邦彥奉勑敬書。</small>
<small>曰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五級<sub>臣</sub>陳邦彥奉勑敬書。</small>
Shinonome Akebono
介面管理員
、
管理員
、
上傳精靈活動編輯者
849
次編輯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繁體
不转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繁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沙盒
互助客棧
QQ交流群
方針與指引
工具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