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行:
第67行:
</pre>
</pre>
−
<code>-{吾有一數}-</code> <code>-{吾有一言}-</code>者。蓋言是變數之類也。數者。所以算也。言者。所以吿人也。物各其類。不宜混同。猶馬之不同於鹿。人之不同於鬼。遂預言之。以明其類。
+
<code>-{吾有一數}-</code> <code>-{吾有一言}-</code>者。蓋言是變數之類也。數者。所以算也。言者。所以吿人也。物各其類。不宜混同。猶馬之不同於鹿。人之不同於鬼。遂預言之。以明其類。
−
<code>-{曰三}-</code> <code>-{曰「「問天地好在。」」}-</code>者。所以命其實也。後若有問數幾何者。乃自是知其為三。言亦同。
+
<code>-{曰三}-</code> <code>-{曰「「問天地好在。」」}-</code>者。所以命其實也。後若有問數幾何者。乃自是知其為三。言亦同。
<code>-{名之曰「甲」}-</code>者。所以名變數也。如人之名贓獲。劍之名巨闕。後凡曰「贓獲」者。乃知謂「贓獲」其人。又萬物皆變化之中。如昔人之廣陵。鮑照之蕪城也。今易「甲」為四如是。
<code>-{名之曰「甲」}-</code>者。所以名變數也。如人之名贓獲。劍之名巨闕。後凡曰「贓獲」者。乃知謂「贓獲」其人。又萬物皆變化之中。如昔人之廣陵。鮑照之蕪城也。今易「甲」為四如是。
第127行:
第127行:
</pre>
</pre>
−
又。<code>-{吾有一數曰}-</code> 可省為<code>-{有數}-</code>。故是二句無少異。
+
又。<code>-{吾有一數曰}-</code> 可省為<code>-{有數}-</code>。故是二句無少異。
<pre>
<pre>
第230行:
第230行:
<pre>
<pre>
−
二十三 一十二
+
二十三 一十二
</pre>
</pre>
第259行:
第259行:
<pre>
<pre>
−
一十二 三十四 一十六 九十九
+
一十二 三十四 一十六 九十九
</pre>
</pre>
第450行:
第450行:
</pre>
</pre>
−
乃得<code>-{九 九 八十一 八 九 七十二}-</code>至<code>-{一一如一}-</code>諸辭。故曰。機器之代人力之尤甚。書少乃得多。事半而功倍者。循環也。非唯九九歌訣。雖千千歌決。亦在彈指間耳。試易首句如是。
+
乃得<code>-{九 九 八十一 八 九 七十二}-</code>至<code>-{一一如一}-</code>諸辭。故曰。機器之代人力之尤甚。書少乃得多。事半而功倍者。循環也。非唯九九歌訣。雖千千歌決。亦在彈指間耳。試易首句如是。
<pre>
<pre>
第456行:
第456行:
</pre>
</pre>
−
乃得<code>-{九百九十九 九百九十九 九十九萬八千零一}-</code>至<code>-{一一如一}-</code>。計四十九萬餘行也。使人手書之。則非累日不能盡矣。
+
乃得<code>-{九百九十九 九百九十九 九十九萬八千零一}-</code>至<code>-{一一如一}-</code>。計四十九萬餘行也。使人手書之。則非累日不能盡矣。
或問曰。世事茫茫難自料。今不能預卜其遍數之多少。乃於循環之中。有非常之境。遽然欲止者。當若何耶。曰。當用<code>-{乃止}-</code>。又問曰。今不欲盡止。唯欲直入次遍者。當若何耶。曰。當用<code>-{乃止是遍}-</code>也。
或問曰。世事茫茫難自料。今不能預卜其遍數之多少。乃於循環之中。有非常之境。遽然欲止者。當若何耶。曰。當用<code>-{乃止}-</code>。又問曰。今不欲盡止。唯欲直入次遍者。當若何耶。曰。當用<code>-{乃止是遍}-</code>也。
第626行:
第626行:
乃得原詩如是。
乃得原詩如是。
−
<pre>
<pre>
第659行:
第658行:
吾有一列。名之曰「行」。
吾有一列。名之曰「行」。
為是「廣」遍。充「行」以零也。
為是「廣」遍。充「行」以零也。
−
充「縱橫圖」以「行」也。
+
充「縱橫圖」以「行」也。
</pre>
</pre>
第751行:
第750行:
減「中」以「奇」。名之曰「左」。
減「中」以「奇」。名之曰「左」。
加「中」以一。名之曰「右」。
加「中」以一。名之曰「右」。
−
為是「中」遍。
+
為是「中」遍。
−
若「文」之「左」不等於「文」之「右」者。乃止也。
+
若「文」之「左」不等於「文」之「右」者。乃止也。
−
減「左」以一。昔之「左」者。今其是矣。
+
減「左」以一。昔之「左」者。今其是矣。
−
加「右」以一。昔之「右」者。今其是矣。
+
加「右」以一。昔之「右」者。今其是矣。
−
云云。
+
云云。
−
減「右」以「左」。減其以一。名之曰「長」。
+
減「右」以「左」。減其以一。名之曰「長」。
−
若「長」大於「至長長」者。
+
若「長」大於「至長長」者。
−
昔之「至長長」者。今「長」是矣。
+
昔之「至長長」者。今「長」是矣。
−
昔之「至長中」者。今「中」是矣。
+
昔之「至長中」者。今「中」是矣。
−
云云。
+
云云。
−
加「奇」以一。昔之「奇」者。今其是矣。云云。
+
加「奇」以一。昔之「奇」者。今其是矣。云云。
加「中」以一。昔之「中」者。今其是矣。云云。
加「中」以一。昔之「中」者。今其是矣。云云。
</pre>
</pre>
第946行:
第945行:
<pre>
<pre>
−
九絲七忽六微五纖六沙二塵五埃
+
九絲七忽六微五纖六沙二塵五埃
</pre>
</pre>
第1,007行:
第1,006行:
加「甲」以「乙」。乃得矣。
加「甲」以「乙」。乃得矣。
是謂「求」之術也。
是謂「求」之術也。
−
有數一。名之曰「層」。為是「層數」遍。
+
有數一。名之曰「層」。為是「層數」遍。
吾有一言。名之曰「圖」。
吾有一言。名之曰「圖」。
有數一。名之曰「位」。為是「層」遍。
有數一。名之曰「位」。為是「層」遍。
第1,258行:
第1,257行:
<pre>
<pre>
吾有一術。名之曰「生馬」。欲行是術。必先得二言。曰「馬名」。曰「毛色」。乃行是術曰。
吾有一術。名之曰「生馬」。欲行是術。必先得二言。曰「馬名」。曰「毛色」。乃行是術曰。
−
吾有一物。名之曰「馬」。其物如是。
+
吾有一物。名之曰「馬」。其物如是。
−
物之「「色」」者。言曰「毛色」。
+
物之「「色」」者。言曰「毛色」。
−
物之「「名」」者。言曰「馬名」。
+
物之「「名」」者。言曰「馬名」。
−
物之「「日行里數」」者。數曰千。
+
物之「「日行里數」」者。數曰千。
−
物之「「夜行里數」」者。數曰八百。
+
物之「「夜行里數」」者。數曰八百。
−
物之「「良耶」」者。爻曰陽。
+
物之「「良耶」」者。爻曰陽。
−
物之「「足數」」者。數曰四。
+
物之「「足數」」者。數曰四。
−
是謂「馬」之物也。
+
是謂「馬」之物也。
−
乃得「馬」。
+
乃得「馬」。
是謂「生馬」之術也。
是謂「生馬」之術也。
</pre>
</pre>
第1,411行:
第1,410行:
<pre>
<pre>
物
物
−
之「字」言「太白」
+
之「字」言「太白」
−
之「號」言「青蓮」
+
之「號」言「青蓮」
−
之「壽考」數「六一」
+
之「壽考」數「六一」
−
之「生年」言「長安元年」
+
之「生年」言「長安元年」
−
之「卒年」言「上元三年」
+
之「卒年」言「上元三年」
−
之「存詩」數「九〇〇」
+
之「存詩」數「九〇〇」
−
之「擅詩」爻「陽」
+
之「擅詩」爻「陽」
−
之「官」物
+
之「官」物
−
之「銜」言「翰林」。
+
之「銜」言「翰林」。
−
之「年」言「天寶元年」。
+
之「年」言「天寶元年」。
−
也
+
也
−
之「名句」列
+
之「名句」列
−
物
+
物
−
之「題」言「清平調」
+
之「題」言「清平調」
−
之「文」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之「文」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也
+
也
−
物
+
物
−
之「題」言「長相思」
+
之「題」言「長相思」
−
之「文」言「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
之「文」言「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
−
也
+
也
−
物
+
物
−
之「題」言「襄陽歌」
+
之「題」言「襄陽歌」
−
之「文」言「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
之「文」言「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
也
+
也
−
物
+
物
−
之「題」言「楊叛兒」
+
之「題」言「楊叛兒」
−
之「文」言「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
之「文」言「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
也
+
也
−
也
+
也
−
之「子女」列
+
之「子女」列
−
言「伯禽」言「平陽」言「頗黎」
+
言「伯禽」言「平陽」言「頗黎」
−
也
+
也
也
也
</pre>
</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