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6月29日 第26周 星期六

代人,时大变了。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的梦想超越天空。

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中的兩條路線

出自Akarin
< 论联合政府
於 2020年12月15日 (二) 15:53 由 Akarin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三 抗日戰爭中的兩條路線

中國問題的關鍵

  談到國內形勢,我們還應對中國抗日戰爭加以具體的分析。
  中國是全世界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五個最大的國家之一,是在亞洲大陸上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國家。中國人民不但在抗日戰爭中起了極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戰後世界和平上將起極大的作用,在保障東方和平上則將起決定的作用。中國在八年抗日戰爭中,為了自己的解放,為了幫助各同盟國,曾經作了偉大的努力。這種努力,主要地是屬於中國人民方面的。中國軍隊的廣大官兵,在前線流血戰鬥,中國的工人、農民、知識界、產業界,在後方努力工作,海外華僑輸財助戰,一切抗日政黨,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對戰爭有所盡力。總之,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血和汗同日本侵略者英勇地奮戰了八年之久。但是多年以來,中國反動分子造作謠言,蒙蔽輿論,不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所起作用的真相為世人所知。同時,對於中國八年抗日戰爭的各項經驗,也還沒有人作出全面的總結來。因此,我們的大會,應當對這些經驗作出適當的總結,藉以教育人民,並為我黨決定政策的根據。
  提到總結經驗,那末,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中國有兩條不同的指導路線,一條是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一條是不但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某些方面說來它是在實際上幫助日本侵略者危害抗日戰爭的。
  國民黨政府所採取的對日消極作戰的政策和對內積極摧殘人民的反動政策,招致了戰爭的挫折,大部國土的淪陷,財政經濟的危機,人民的被壓迫,人民生活的痛苦,民族團結的破壞。這種反動政策妨礙了動員和統一一切中國人民的抗日力量進行有效的戰爭,妨礙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但是,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的運動並沒有停止,它是在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政府的雙重壓迫之下曲折地發展着。兩條路線:國民黨政府壓迫中國人民實行消極抗戰的路線和中國人民覺醒起來團結起來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很久以來,就明顯地在中國存在着。這就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

走着曲折道路的歷史

  為了使大家明了何以這個兩條路線問題是一切中國問題的關鍵所在,必須回溯一下我們抗日戰爭的歷史。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佔領瀋陽[1],幾個月內,就把東三省佔領了。國民黨政府採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英勇的游擊戰爭。這個英勇的游擊戰爭,曾經發展到很大的規模,中間經過許多困難挫折,始終沒有被敵人消滅。一九三二年,日本侵略者進攻上海,國民黨內的一派愛國分子,又一次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率領十九路軍,抵抗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一九三三年,日本侵略者進攻熱河、察哈爾[2],國民黨內的又一派愛國分子,第三次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並和共產黨合作,組織了抗日同盟軍,從事抵抗。但是一切這些抗日戰爭,除了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其它民主派別和海外愛國華僑給了援助之外,國民黨政府根據其不抵抗政策,是沒有給任何援助的。相反地,上海、察哈爾兩次抗日行動,都被國民黨政府一手破壞了。一九三三年,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的人民政府,也被國民黨政府破壞了。
  那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什麼採取不抵抗政策呢?主要的原因,在於國民黨在一九二七年破壞了國共兩黨的合作,破壞了中國人民的團結。
  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建議,召集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訂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3],建立了黃埔軍校[4],實現了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統一戰線,因而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掃蕩了廣東的反動勢力[5],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舉行了勝利的北伐戰爭,佔領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大部,打敗了北洋軍閥政府,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廣大的人民解放鬥爭。但是到了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當北伐戰爭向前發展的緊要關頭,這個代表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統一戰線及其一切革命政策,就被國民黨當局的叛賣性的反人民的「清黨」政策和屠殺政策所破壞了。昨天的同盟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被看成了仇敵,昨天的敵人——帝國主義者和封建主義者,被看成了同盟者。就是這樣,背信棄義地向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來一個突然的襲擊;生氣蓬勃的中國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從此以後,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國代替了光明的中國。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他們高舉起革命的大旗,舉行了武裝的抵抗,在中國的廣大區域內,組織了人民的政府,實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創造了人民的軍隊——中國紅軍,保存了和發展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被國民黨反動分子所拋棄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由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其它民主分子繼承下來了。
  到了日本侵略者打入東三省以後,中國共產黨就在一九三三年,向一切進攻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提議:在停止進攻、給予人民以自由權利和武裝人民這樣三個條件之下,訂立停戰協定,以便一致抗日。但是國民黨當局拒絕了這個提議。
  從此以後,一方面,是國民黨政府的內戰政策越發猖狂;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越發高漲。各種人民愛國組織,在上海和其它許多地方建立起來。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長江南北各地的紅軍主力,在我們黨中央領導之下,經歷了千辛萬苦,移到了西北,並和西北紅軍匯合在一起。就在這兩年,中國共產黨適應新的情況,決定並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線,以團結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為奮鬥目標。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學生群眾,在我們黨領導之下,發動了英勇的愛國運動,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6],並把這種愛國運動推廣到了全國各大城市。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國民黨內部主張抗日的兩派愛國分子——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聯合起來,勇敢地反對國民黨當局的對日妥協和對內屠殺的反動政策,舉行了有名的西安事變。同時,國民黨內的其它愛國分子,也不滿意國民黨當局的當時政策。在這種形勢下,國民黨當局被迫地放棄了內戰政策,承認了人民的要求。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勢下的國內的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發動了。在盧溝橋事變的前夜,即一九三七年五月,我們黨召集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全國代表會議,這個會議批准了黨中央自一九三五年以來的新的政治路線。
  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這一個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在這個時期內,日本侵略者的大舉進攻和全國人民民族義憤的高漲,使得國民黨政府政策的重點還放在反對日本侵略者身上,這樣就比較順利地形成了全國軍民抗日戰爭的高潮,一時出現了生氣蓬勃的新氣象。當時全國人民,我們共產黨人,其它民主黨派,都對國民黨政府寄予極大的希望,就是說,希望它乘此民族艱危、人心振奮的時機,厲行民主改革,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義付諸實施。可是,這個希望是落空了。就在這兩年,一方面,有比較積極的抗戰;另一方面,國民黨當局仍舊反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的人民戰爭,仍舊限制人民自動團結起來進行抗日和民主的活動。一方面,國民黨政府對待中國共產黨及其它抗日黨派的態度比較過去有了一些改變;另一方面,仍舊不給各黨派以平等地位,並多方限制它們的活動。許多愛國政治犯並沒有釋放。最主要的是國民黨政府仍舊保持其自一九二七年發動內戰以來的寡頭專政制度,未能建立舉國一致的民主的聯合政府。
  還在這一時期的開始,我們共產黨人就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兩條路線:或者是人民的全面的戰爭,這樣就會勝利;或者是壓迫人民的片面的戰爭,這樣就會失敗。我們又指出:戰爭將是長期的,必然要遇到許多艱難困苦;但是由於中國人民的努力,最後勝利必歸於中國人民。

人民戰爭

  這一時期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移到了西北的中國紅軍主力,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留在長江南北各地的中國紅軍游擊部隊,則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相繼開赴華北華中作戰。內戰時期的中國紅軍,保存了並發展了北伐時期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的民主傳統,曾經擴大到幾十萬人。由於國民黨政府在南方各根據地內的殘酷的摧毀、萬里長征的消耗和其它原因,到抗日戰爭開始時,數量減少到只剩幾萬人。於是有些人就看不起這支軍隊,以為抗日主要地應當依靠國民黨。但是人民是最好的鑑定人,他們知道八路軍新四軍這時數量雖小,質量卻很高,只有它才能進行真正的人民戰爭,它一旦開到抗日的前線,和那裏的廣大人民相結合,其前途是無限的。人民是正確的,當我在這裏做報告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已發展到了九十一萬人,鄉村中不脫離生產的民兵發展到了二百二十萬人以上。不管現在我們的正式軍隊比起國民黨現存的軍隊來(包括中央系和地方系)在數量上要少得多,但是按其所抗擊的日軍和偽軍的數量及其所擔負的戰場的廣大說來,按其戰鬥力說來,按其有廣大的人民配合作戰說來,按其政治質量及其內部統一團結等項情況說來,它已經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着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鬥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我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正確的爭取敵軍官兵和處理俘虜的政策。對於敵方投誠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後願意參加反對共同敵人的人,一概表示歡迎,並給予適當的教育。對於一切俘虜,不許殺害、虐待和侮辱。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它善於按照變化着的具體條件從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也善於作運動戰。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務是為團結我軍,團結友軍,團結人民,瓦解敵軍和保證戰鬥勝利而鬥爭。
  在這個宗旨下面,在游擊戰爭的條件下,全軍都可以並且已經是這樣做了:利用戰鬥和訓練的間隙,從事糧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產,達到軍隊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之目的,藉以克服經濟困難,改善軍隊生活和減輕人民負擔。在各個軍事根據地上,也利用了一切可能性,建立了許多小規模的軍事工業。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還由於有人民自衛軍和民兵這樣廣大的群眾武裝組織,和它一道配合作戰。在中國解放區內,一切青年、壯年的男人和女人,都在自願的民主的和不脫離生產的原則下,組織在抗日人民自衛軍之中。自衛軍中的精幹分子,除加入軍隊和游擊隊者外,則組織在民兵的隊伍中。沒有這些群眾武裝力量的配合,要戰勝敵人是不可能的。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還由於它將自己劃分為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兩部分,前者可以隨時執行超地方的作戰任務,後者的任務則固定在協同民兵、自衛軍保衛地方和進攻當地敵人方面。這種劃分,取得了人民的真心擁護。如果沒有這種正確的劃分,例如說,如果只注意主力兵團的作用,忽視地方兵團的作用,那末,在中國解放區的條件下,要戰勝敵人也是不可能的。在地方兵團方面,組織了許多經過良好訓練,在軍事、政治、民運各項工作上說來都是比較地更健全的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之敵後,打擊敵人,發動民眾的抗日鬥爭,藉以配合各個解放區正面戰線的作戰,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在中國解放區,在民主政府領導之下,號召一切抗日人民組織在工人的、農民的、青年的、婦女的、文化的和其它職業和工作的團體之中,熱烈地從事援助軍隊的各項工作。這些工作不但包括動員人民參加軍隊,替軍隊運輸糧食,優待抗日軍人家屬,幫助軍隊解決物質困難,而且包括動員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展開襲擊運動和爆炸運動,偵察敵情,清除奸細,運送傷兵和保護傷兵,直接幫助軍隊的作戰。同時,全解放區人民又熱烈地從事政治、經濟、文化、衛生各項建設工作。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動員全體人民從事糧食和日用品的生產,並使一切機關、學校,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律於工作或學習之暇,從事生產自給,以配合人民和軍隊的生產自給,造成偉大的生產熱潮,藉以支持長期的抗日戰爭。在中國解放區,敵人的摧殘是異常嚴重的;水、旱、蟲災,也時常發生。但是,解放區民主政府領導全體人民,有組織地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各種困難,滅蝗、治水、救災的偉大群眾運動,收到了史無前例的效果,使抗日戰爭能夠長期地堅持下去。總之,一切為着前線,一切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國人民,這就是中國解放區全體軍民的總口號、總方針。
  這就是真正的人民戰爭。只有這種人民戰爭,才能戰勝民族敵人。國民黨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它拚命地反對人民戰爭。
  中國解放區的軍隊一旦得到新式武器的裝備,它就會更加強大,就能夠最後地打敗日本侵略者了。

兩個戰場

  中國的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分為兩個戰場: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後,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的進攻,逐漸地將其主要軍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區戰場;同時,針對着國民黨政府的失敗情緒,聲言願意和它謀取妥協的和平,並將賣國賊汪精衛誘出重慶,在南京成立偽政府,實施民族的欺騙政策。從這時起,國民黨政府開始了它的政策上的變化,將其重點由抗日逐漸轉移到反共反人民。這首先表現在軍事方面。它採取了對日消極作戰的政策,保存軍事實力,而把作戰的重擔放在解放區戰場上,讓日寇大舉進攻解放區,它自己則「坐山觀虎鬥」。
  一九三九年,國民黨政府採取了反動的所謂《限制異黨活動辦法》[7],將抗戰初期人民和各抗日黨派爭得的某些權利,一概取消。從此時起,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國民黨政府將一切民主黨派,首先和主要地是將中國共產黨,打入地下。在國民黨統治區各個省份的監獄和集中營內,充滿了共產黨人、愛國青年及其它民主戰士。從一九三九年起直至一九四三年秋季為止的五年之內,國民黨政府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8],分裂國內的團結,造成嚴重的內戰危險。震動中外的「解散」新四軍和殲滅皖南新四軍部隊九千餘人的事變,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內。直到現時為止,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軍隊進攻的事件還未停止,並且看不出任何準備停止的徵象。在這種情況下,一切污衊和謾罵,都從國民黨反動分子的嘴裏噴出來。什麼「奸黨」、「奸軍」、「奸區」,什麼「破壞抗戰、危害國家」等等污衊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的稱號和斷語,都是這些反動分子製造出來的。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針對着當時的危機,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按照這些適合時宜的口號,我們黨在五年之內,有力地打退了三次反動的反人民的「反共高潮」,克服了當時的危機。
  在這幾年內,國民黨戰場實際上沒有嚴重的戰爭。日本侵略者的刀鋒,主要地向着解放區。到一九四三年,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四和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五,為解放區軍民所抗擊;國民黨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日軍的百分之三十六和偽軍的百分之五而已。
  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舉行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了,國民黨軍隊表現了手足無措,毫無抵抗能力。幾個月內,就將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廣大區域淪於敵手。僅在此時,兩個戰場分擔的抗敵的比例,才起了一些變化。然而就在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在侵華日軍(滿洲的未計在內)四十個師團,五十八萬人中,解放區戰場抗擊的是二十二個半師團,三十二萬人,佔了百分之五十六;國民黨戰場抗擊的,不過十七個半師團,二十六萬人,僅佔百分之四十四。抗擊偽軍的情況則完全無變化。
  還應指出,數達八十萬以上的偽軍(包括偽正規軍和偽地方武裝在內),大部分是國民黨將領率部投敵,或由國民黨投敵軍官所組成的。國民黨反動分子事先即供給這些偽軍以所謂「曲線救國」[9]的叛國謬論,事後又在精神上和組織上支持他們,使他們配合日本侵略者反對中國人民的解放區。此外,則動員大批軍隊封鎖和進攻陝甘寧邊區及各解放區,其數量達到了七十九萬七千人之多。這種嚴重情形,在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政策下,很多的中國人外國人都無法知道。

注釋

  1.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駐在中國東北境內的「關東軍」進攻瀋陽,九月十九日晨佔領了瀋陽城。
  2. 熱河,原來是一個省,一九五五年撤銷,原轄地區劃歸河北、遼寧兩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原來也是一個省,一九五二年撤銷,原轄地區劃歸河北、山西兩省。
  3. 參見本書第一卷《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注〔4〕。
  4. 見本書第二卷《戰爭和戰略問題》注〔11〕。
  5. 見本書第二卷《戰爭和戰略問題》注〔2〕。
  6.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是一二九運動中的先進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組織的革命青年團體,成立於一九三六年二月。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多民先隊員參加了戰爭和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國民黨統治地區的民先隊組織,一九三八年被國民黨政府強迫解散。在抗日根據地的民先隊組織,後來併入更廣泛的青年團體青年救國會。
  7. 見本書第二卷《必須制裁反動派》注〔5〕。
  8. 參見本卷《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一文中關於國民黨發動三次反共高潮的敘述。
  9. 「曲線救國」,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一些頑固派分子為實行降日反共而製造的一種叛國謬論。他們指使或支持一部分國民黨軍隊和官員投降日本侵略者,變成偽軍、偽官,和日軍一起進攻抗日根據地,並將這種叛國投敵行為詭稱為「曲線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