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6月29日 第26周 星期六

代人,时大变了。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的梦想超越天空。

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30字节 、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第756行: 第756行:  
# 其实死亡是人类永远会去讨论也永远得不到最终答案的议题,很多时候这件事看起来离我们挺远的,但实际上死亡一直在发生,也一定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眼里,人的一生与死亡的关系就是在逐渐趋近,像是一条积分曲线或是什么东西一样,也许我们还离死亡很远,但我们一定在走向死亡。死亡的议题背后有很多内容,比如如何处理和看待死亡,如何与死者告别,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如何安慰失去亲人的人,如何帮助已经死亡的人解决剩下的社会关系。其实这些议题说到底都是围绕活着的人的感受在讨论,人的不舍、人的情感的崩溃、人的思考与回忆。因为关于死亡的事情必然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和处理方式。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的死亡会被认为是“幸福地离去”,因为他们不需要去与这个世界告别。尽管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依然健壮有力,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老去、重复与遗忘中不断地面对记忆和现实的误差,那样一种患得患失和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莫名的敌意并不会让他们好受太多,最多只是在某个自己意识不到的时刻离开这个世界。源于癌症或是其他类似的慢性病的死亡变得更加具象和可触摸,也由此产生“死亡清单”的概念。去完成一些目标和里程碑式的行动来让自己在可以度量的余生中活得更有意义,同时也让其他参与到这场倒计时中的人更有理由和底气去宽慰自己,再怎么说也比猝死或是车祸之类的倏然离去要好上太多。对于死亡的讨论远不止这些,不同人对死亡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面对亲人的死亡,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活在余生的潮湿中,毕竟记忆总是越想遗忘就越难遗忘,也总会有人能足够强大地面对和谈论他们的曾经。这个世界总是在向前滚动的,尝试讨论和理解死亡更像是世界的新陈代谢中多余的内容,毕竟人类也只是新陈代谢中的一小部分。
 
# 其实死亡是人类永远会去讨论也永远得不到最终答案的议题,很多时候这件事看起来离我们挺远的,但实际上死亡一直在发生,也一定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眼里,人的一生与死亡的关系就是在逐渐趋近,像是一条积分曲线或是什么东西一样,也许我们还离死亡很远,但我们一定在走向死亡。死亡的议题背后有很多内容,比如如何处理和看待死亡,如何与死者告别,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如何安慰失去亲人的人,如何帮助已经死亡的人解决剩下的社会关系。其实这些议题说到底都是围绕活着的人的感受在讨论,人的不舍、人的情感的崩溃、人的思考与回忆。因为关于死亡的事情必然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和处理方式。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的死亡会被认为是“幸福地离去”,因为他们不需要去与这个世界告别。尽管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依然健壮有力,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老去、重复与遗忘中不断地面对记忆和现实的误差,那样一种患得患失和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莫名的敌意并不会让他们好受太多,最多只是在某个自己意识不到的时刻离开这个世界。源于癌症或是其他类似的慢性病的死亡变得更加具象和可触摸,也由此产生“死亡清单”的概念。去完成一些目标和里程碑式的行动来让自己在可以度量的余生中活得更有意义,同时也让其他参与到这场倒计时中的人更有理由和底气去宽慰自己,再怎么说也比猝死或是车祸之类的倏然离去要好上太多。对于死亡的讨论远不止这些,不同人对死亡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面对亲人的死亡,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活在余生的潮湿中,毕竟记忆总是越想遗忘就越难遗忘,也总会有人能足够强大地面对和谈论他们的曾经。这个世界总是在向前滚动的,尝试讨论和理解死亡更像是世界的新陈代谢中多余的内容,毕竟人类也只是新陈代谢中的一小部分。
 
# 晚上听《還願》,脑子里很自然地翻到了以前的记忆,住校与小楼以及走路去逛街。然后又很自然地发觉,实际上我的人生已经结束了,结束在高考之后离开学校的那个中午,我此后的人生已经在我的脑子里走完了,哪怕我思维的模拟并不准确,但是我所能感触到的众多可能性都已经包含在其中,而我也并没有跳脱出这一切的能力。我接下来的日子大概都能在一眨眼的工夫里结束了吧。
 
# 晚上听《還願》,脑子里很自然地翻到了以前的记忆,住校与小楼以及走路去逛街。然后又很自然地发觉,实际上我的人生已经结束了,结束在高考之后离开学校的那个中午,我此后的人生已经在我的脑子里走完了,哪怕我思维的模拟并不准确,但是我所能感触到的众多可能性都已经包含在其中,而我也并没有跳脱出这一切的能力。我接下来的日子大概都能在一眨眼的工夫里结束了吧。
 +
# 好想一枪把自己崩了
1,51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