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第47周 星期日

代人,时大变了。

我们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的梦想超越天空。

用戶:KomacyaN/小作文

出自Akarin
< User:KomacyaN
於 2022年10月31日 (一) 18:25 由 白龙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内容为“好好好,该写点小作文了。和曾经开过的“记录”的子页不同,这里偏向带主观意见的牢骚话,基本啥都没讲明白。 ====看…”的新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好好好,該寫點小作文了。和曾經開過的「記錄」的子頁不同,這裏偏向帶主觀意見的牢騷話,基本啥都沒講明白。

看看4600個詞條

直接鴻儒主題,我們少了很多「黑幕警察」「詞條警察」。依着我的記憶,在2020年的四五月份,有那麼一群人,她們在中維和萌百同時活躍,被人稱之為「維基風氣」的氛圍十分濃郁,我正巧就是在那時入站的。先從「詞條」和「條目」說起,維基堅持「條目」的理由,我見過次數最多的是「辭典才用詞條,百科請用條目」。而稱作詞條的便是「百度百科」了。百度百科,名為百科,卻失百科之精髓。相比之下,同為使用mediawiki的維百就顯得親切不少。在我看來。這種追求細節的精神是共筆型百科網站不可缺少的,或許也能成為堅持的動力(?)。另一個「黑幕警察」,估計便是秉承這種精神在削減黑幕。但從我現在看到的,{{黑幕|然而和大段黑幕都多了起來,喊「詞條」的亦是如此。困了吧,大概睡了。--2022年6月15日 (三) 03:13 (CST)

關於題目里4600的意思,是維基百科那個叫什麼毛的編輯者的事。傳到圈外後有些人議論,誤把4600次編輯理解為建立了4600個條目,當然原話是「4600個詞條」。解釋一下,怕哪天自己都忘了。--2022年7月4日 (一) 03:37 (CST)

為何這片池塘長滿浮萍

老帶新,老帶新。由有經驗的人帶小白。如若這樣看的話,這個活是很累人的,即便最初憑藉着熱情能強行壓着情緒,但這也是不可持久的。先說說我的一些想法吧:由一批人創造了一個環境,有興趣的人透過一些方式來到了這裏,願意適應這個環境,在行為上符合這個環境。這也反過來使這種環境更加難以改變。這是一個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正反饋的東西。而來到這裏的方式呢,比如說看了一部番,想知道原作有沒有在大陸出版,那就可能發現這裏。至少,我們可以慶賀這位同志還是有看過些什麼的。當然,今非昔比,外部環境也改變了,不是門檻低,是門檻直接被踹飛了,踩着平地進來了。這其中不乏能人也不缺難服水土者。原本平靜的小院裏也該增添幾分吵鬧了吧。--2022年6月16日 (四) 15:06 (CST)

懷舊主義

扣上xx主義的帽子相當於給自己造了堵牆,這固然不好。提起興趣寫幾筆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模板{{用戶_定義陣營圖}}。最近這一年怎麼樣了,因為沒加入除維護組外的官方社交軟件,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在21年7月以前,「保留主義」和」刪除主義「應該是兩個經常被活躍編輯者在社交軟件里提交的詞。直接講我的看法吧,那就是這兩者缺一個都不行。名字起的是「懷舊主義」,那還是多說說這個吧。我自己感受到的,在1029事件之後,自己融入不了這個「新」環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1029發生之前就因學業淡出的緣故,總是想着過去是怎麼樣的。唉,懷的是什麼舊呢,那個刺眼的白夜嗎。我不知道。--2022年7月4日 (一) 03:37 (CST)

錢不值錢、權不值權

題文關聯不大。我根本不會想到錢權二字會出現在我的用戶頁上。有人提起,那便稍微想了一點。是這樣,7月的一半還沒過,版上的巡查申請就已經掛上了7位。2020年4月往後這應該是最多的。我認為相關聯的一個現象是編輯衝突次數變多(維護方向),雖然我在21年7月就不幸遇上了一定數量的編輯衝突,但在社群里應該不多(?),而今年7月即使是光看看群里,就能看到數次編輯衝突。哦哦,看來這次是偏向記錄的。回到巡查增加這件事,活躍編輯者三千出頭,去年應該是兩千五左右。維護組增加了emm,這個必然是變多了,具體多少還要另外統計。條目和活躍人數增多了,理論上增加維護人員是合理的,都有自己偏向的領域,應該沒什麼問題是吧。但操作申請版只有一個啊,在21年這個版基本就是那種,很少插得上手的,我還是那句話「將討論版移出監視列表保平安」。再說熱情,編沖吃多了只會長火氣不會漲熱情,干一些事的時候,還是低調些,注意一下其他編輯者的心情為上。--2022年7月13日 (三) 23:47 (CST)

我的1029

比較意外,某群里提到了1029,而我好歹也參與了聯署,也斗膽講講我還記得的一些東西。沒去搜其他資料,全憑感覺和記憶,我記性應該不是很好。是米哈游編輯組來着?被時任管理和行政以搞有償編輯去職還是封禁什麼的。說回我,那段時間迫於學業壓力我已經是沒有天天盯着站上的情況了,有投票投一個然後潛一段時間。但思來想去這樣還是不行,便萌生了辭職的想法,10/30我打開萌百的權限變更版,準備開始敲我的辭職申請,但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片辭職。我的第一反應是:「Template:草。發生了什麼???」於是迅速打開qq,才發現是關於有償編輯的事。至於對錯就不再提了,但這種事是我絕不想看到的。一時間,討論版就像是炸了一下,討論串應該還挺多的。我印象里我應該是處理了一個提問求助還是操作申請的串。其實到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決定不去辭職了,一是不想激化事件,二是我這個點去辭職而我又不是被直接捲入事件的人,那不是跟風嗎?因為還有學業在身,其實1029發生後我應該也沒怎麼關注站上的情況,以至於後續的聯署公告我還在考慮把名簽上去真的可以嗎,所以我應該是最後一個簽名的(在已簽名裏面)。所以其實現在來看,我可能連個「事件旁觀者」都算不上,不知是喜是悲。--2022年7月13日 (三) 23:49 (CST)

在樂然君的管理員申請上發佈的關於他給siv的回答的2.1的意見

那就來點詳細的吧,文筆有限,見諒。開投票時我本打算爽快給下同意(Template:Jk)但這時我發現了給siv的那條回答,這之前我從沒料想到樂然君是這樣想的,這是事實。樂然你見過運維和小魚君他們的付出,可不見得所有人見過啊。如果希望自己的付出被眾人皆知,那不妨以某種形式「大膽發聲」,就像你給siv的回答一樣。關於這個問題,昨天我與一位站外聽說過萌百並經常使用萌百的網友正好聊到了這方面,ta表示不知道這裏正在受到網絡攻擊,但添加廣告是確確實實看得到的。我相信,大部分人若是知道因為應對網絡攻擊而不得已引入廣告,至少是不會公開就廣告問題破口大罵的。而事實上,我現在所看過的有關廣告的意見都是一些很合理的建議,也有編輯者明確表示「不是要求取消廣告」,如果這都不是對運維工作的理解,那什麼是呢?萌皮方面也應該是類似的,但可惜我確實習慣了Vector,沒法把萌皮作為主力皮膚使用,但這不代表我對萌皮製作者的否定,我也會在心中暗暗讚嘆製作者。如果這也算是我的「極端自私的立場」,那我感到很抱歉。再說「打工人」,一個很現實的解釋是,他們是拿工資的而我不是,我只是靠着編輯熱情寫條目的編輯者,或者叫貢獻者。回到樂然君的這條回答,我沒辦法判斷「罵」究竟是什麼程度,我不至於出口成髒但也沒有太護着運維,這讓我很為難。看到最後時不禁產生疑問「樂然,你在對誰喊話?」,又因為這是管理員的申請,這樣的回答讓我很難判斷你對於那些給運維提出一些語氣不太友好的意見人會作何回復。正如我認為「管理員可能有着更多與運維接觸的機會」(這樣想是因為1029事件中運維「旁聽」了管理層的討論),我理想中的管理員應該是在運維和其他編輯者之間的橋樑,既然是橋樑就不應該一邊過分結實一邊松垮。正如宇文天啟前輩所說「一個健康的社群總要有不同的聲音嘛」,這個不同的聲音不應當僅僅是針對你的管理員申請,放到運維或是說「運維的決策」身上也應當是一樣的。不是所有的「意見」都裝着滿滿的惡意,正因為想讓這裏變得更好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提出意見,也希望運維和能深刻理解運維付出的人們也能理解這一點。--2022年7月23日 (六) 00:06 (CST)

被害妄想與共情性尷尬

我曾在站外說過「能在夏天看完寒蟬真是太好了」,除去血紅的黃昏和暮蟬的悲鳴以外最屬雛見澤症候群讓我印象深刻。而其中雛見澤症候群表現出的症狀之一是極端的疑神疑鬼,這與我認知中的被害妄想相吻合。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讓彼此有所隱瞞,愈是隱瞞便愈發不信任,此時猜疑便添油加醋以促使行為上的不正常,而這種不正常又更加印證了猜疑,最終釀成慘劇。但這終究是番劇,所幸大部分人都不會走到最壞的一步。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虛擬也源自現實,即使沒有慘劇可人與人的不信任是存在的,無論現實里還是網絡上,一段不指名道姓的矜持的批評也不免讓人聯想「啊,這是不是在說我」,若是我沒有記錯,似乎有人給這種情況專門起了個名字,叫「地圖炮」。這種會把自身代入的情況不禁讓我想到了共情性尷尬,就比如說看視頻時視頻里的女裝大佬去逛漫展卻被同班女生認出來了,這時就算是屏幕外的自己也會感到十分尷尬,可能舉例不太恰當但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將自身代入到和自身無關的情境中。如果一個經常代入的有被害妄想的人出現,那就一定要請ta明白要善於推定!送出去的是惡意,收到的也只會是惡意。--2022年7月24日 (日) 22:40 (CST)

距離感きょりかん

這兩周和某現居日本的大佬聊天聊到了目前白話文里沒有像日語那樣完善的敬語體系。依我的感受,這是一個比較遺憾的事情。這個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樂觀的、有內向的。每個人的距離感也不可能相同,距離感短的人遇上了距離感長的人會怎麼樣,大抵是感到被冒犯。舉幾個例子:1.A在網上給B發裸照;2.A在網絡上從早問候B到晚;3.A對B最近幹的事在多個群聊評頭論足。就假定B是個對距離感相對敏感的人,那麼A所幹的事多半會被歸類為騷擾,從而使心之器破碎。突然想到昨天中午看了的實教第2季第8集,櫛田桔梗終於明着說了她國中時候的往事,除去全班一直到學期末都處於混亂狀態,其他的情節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在三次元重映的。一個「核心人物」,掌握着能毀掉幾段友誼的秘密……回到前文,因為沒有一個完整的敬語體系,在這種線上的環境裏就很難完全傳達一種「心意」,或者用「說話很直」來詮釋這個。這裏面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感到「被冒犯」的人往往都不會選擇「向前沖」,因為本來就不是那種人吧,能做到的大抵還是拐彎抹角地發出一段段不知道屆得到屆不到的信號。但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芥蒂就已經產生了,有解嗎?我不知道。太陽是照不到每一塊地方的,有光亮的地方就會有陰影。而靠這一個太陽維繫起來的關係,能說太陽沒有落山的一天嗎。想來也是,這顆星球上本就有趨光性昆蟲和避光性昆蟲。又是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還是看看遠處的問答大賽吧,家人們。--2022年8月24日 (三) 16:15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