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戰線新難題——學校如何面對學生戀的探析
中學生戀愛,是每個學校都不可避免存在的現象,這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眼裡無異於洪水猛獸;而中學生同性戀,更無異於驚天霹靂。本文就這種學生同性戀現象進行有益探討。
一、教育面臨新考驗
先看下面的幾則案例:
- 案例1:某初中的兩名女學生某日竟向父母提出要結婚,令其父母吃驚不已。
- 案例2:某高中的一位男教師與他的一個男學生關係密切,行為異常,被其老婆發現後,忍無可忍,提出離婚。
- 案例3:某高中的兩個女學生經別的學生介紹認識,從此密不可分,形影不離,課間兩人公開在一起相互擁抱,親吻,無所顧忌。後來兩人經常到其中一個女孩家約會,被其父母發現後堅決反對,兩人竟以死相逼。此後兩女生經常夜不歸宿,兩人已到痴迷的程度,不可分割,甚至離家出走,荒廢了學業。
- 案例4:某中學竟有「同性戀協會」有組織,有規模,定期活動,有模有樣,還在不斷壯大。
- 案例5:有的學生甚至在高考作文中寫到同性戀問題,事關人生的關鍵大事,也不迴避。
通過以上案例表明,越來越多的此類問題正在不斷出現,這不僅是一個苗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新問題:學生中的同性戀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且對待?
相較於普通的異性戀愛而言,同性戀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家長和老師一般會著重關注孩子與異性的交往,而不太注重與同性的交往,甚至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孩子與自己的哥們或閨秘整日出雙入對、形影不離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即便是孩子理直氣壯地讓自己的哥們或閨秘留宿家中同眠同榻,也不能引起家長和老師的警覺。直到有一天,親眼目睹孩子與那個同性的男孩或女孩摟抱親吻、舉止異樣,這才膽戰心驚、呼天搶地!那麼,中學生中怎麼會有同性戀產生呢?
二、原因各異同性戀
1.天生的因素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大多數同性戀是天生的。這絕不是基因變異更不是變態,而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實際情況是大部分人是異性戀,少數人是同性戀,這才是正常現象。很多著名的社會學家做出過不同的調查,在這裡採用一個公認的,相對保守的數據,同性戀在男人中約占6%,在女人中約占3%,科學家觀測到一定比例的靈長類動物會在青春期的時候偏向同性,有些物種的這種偏好的比例則會相當的高,這些都證明了很多同性戀是天生的。
2.家庭的因素
許多嘗試同性戀和有同性戀傾向的孩子受家庭因素影響巨大。
- 2.1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來自於單親家庭。他們缺少應有的完整的家庭之愛,這導致他們性格上有缺陷,個性偏執。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他們希圖得到別人、特別是同齡人的同情和理解。而同齡人誰最理解自己?單親孩子!因為彼此同病相憐,惺惺相惜。這樣一來,他們之間較其他孩子之間更容易發生同性戀。一般而言,跟著爸爸長大的女孩兒會很粗烈、剛硬,而跟著媽媽長大的男孩兒則往往很綿軟、柔弱。而這會決定他們在同性戀中所扮演的角色。
- 2.2有的家庭很和諧溫馨,卻也有同性戀現象出現,原因何在?有的家庭把男孩兒從小就當女孩兒養,而有的家庭把女孩兒從小就當男孩兒養。久而久之,造成孩子性別錯位。明明是男孩子,卻覺得自己是女孩子,所以對女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明明是女孩子,卻覺得自己是男孩子,所以對男孩子根本不感興趣。
3.社會的因素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90後的孩子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網絡、影視、書籍中無不充斥著同性戀的信息。網絡上的同性戀網吧到處都是,李安導演的電影《斷背山》不是在國際上獲得了大獎?當代的明星偶像張國榮和白先勇,兩個人公開了各自的同志戀情,許多同性戀題材的小說更是寫得纏綿悱惻,詩意盎然。這些對於尚未架構起正確的人生觀的中學生來說不能不說影響巨大,對於心志不是很成熟的他們來說,難免有時會辨識不清,招架不住。
眾所周知,中學階段正是中學生生理發展期,其心理也有相應的變化。他們的性意識開始萌動或覺醒,希圖找到宣洩的渠道。由於學生個體不同,他們的表現方式也不同:幻想派——有的只是莫名地憂傷,他們會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心事;有的看書,在虛幻的想像中勾勒那個「他」或「她」。實踐派——有的找朋友傾訴、上網聊天;有的就在現實中上演真人版。由於異性戀的諸多不便,諸如同學的議論、師長的指斥等等,有的孩子便尋求規避;而同性間,由於生理相似,接觸方便頻繁,相互之間更容易溝通和理解,日久生情,同性戀就有可能出現。
社會風氣也會影響人的戀愛取向。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注重易容風貌的年代,那個時代,同性戀現象也最為盛行。中國漢代幾乎每個皇帝都有一個同性戀人,「斷袖餘桃」的典故也來自此。魏晉名士的詩歌,很多皆有同性戀的意味,其中劉向的「昔日繁華子,安然與龍陽」是最有名的一首,後來「龍陽」亦成為典故。古希臘的柏拉圖和蘇格拉底,都是同性戀者,在他們的觀念中,成年男子和青年男子的愛情比男人和女人的愛情要來的高尚。當代孩子青春期反應比較激烈,他們行為叛逆,打扮怪異,個性張揚,行動張狂。他們覺得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很帶勁。他們覺得同性戀很新奇,很酷。他們希望去嘗試,去模仿,去冒險。他們覺得被別人稱做「拉拉」或「gay」很自豪。與那種偷偷摸摸的戀愛相反,這樣的孩子會很大膽,不在乎別人的議論和別樣的眼光。甚至有人會把這當成是對所謂愛情的考驗,愈挫愈烈,在想像中讓自己變得悲情而壯烈。
說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其實其影響的社會因素並不如表面上所顯示的那般巨大,而是一個寬容的社會使得更多的同志走向公開而已,而保守的社會則讓更多的同志選擇的隱瞞。
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如何面對同性戀呢?
三、正確面對同性戀
1.尊重與適度原則
同性戀有的是天生的,有男人和女人以來同性戀就是客觀存在的,對於中學生中出現同性戀,我認為,應該不迴避,不歧視,不倡導。在國外有些國家同性戀是合法的,享有公民平等的權利。墨西哥剛有兩對同性戀人結為合法夫妻。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同性戀是不被認可的,但我們應該知道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作為老師我們更應該保護學生的隱私,不能歧視。我們既不能草木皆兵、興師動眾,也不能聽之任之、坐視不管。我們只需將之當成中學生戀愛的一種方式去處理便罷了。別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別把他們當異類,更不能因此而歧視他們、羞辱他們。要拿捏好分寸。
2.疏導為主不宜堵
對同性戀的學生,不要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和人格,不能採取強制性的措施,否則極易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甚至發生過激的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他們講清楚同性戀的危害,使之有理智,有道德觀念。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一般而言,美好的愛情一定是陽光的,健康的,給人以向上的力量的。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偉人都有著健康美麗的愛情。
有意識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擴大他們的交往圈子,讀書明理,增強自我完善的方向性,真誠地關愛他們,培養學生樂觀、豁達、自信、寬容、真誠的良好性格,設法隔離一切可能引起衝動的黃色書籍、圖片、網絡等。讓學生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要通過積極的外力幫助孩子度過這段迷茫的青春期。
3.開設相關課程
學校除了開設生理課進行生理衛生教育之外,還應該開展相應課程進行「性別意識」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性別有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之美。這項工作應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比如幼兒園男孩、女孩同廁;大人帶小孩到浴池洗澡,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強,所以加強「性別意識」教育應從小做起。
總之,同性戀確乎是教育戰線面臨的新難題。但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有識之士的熱誠關注下,共同找到更為合理的應對辦法。